2022 年,行业的兴衰更替,给互联网行业重重一击,大批量的人才的更新换代,人工智能却被寄予了厚望,希望它能成为下一个风口。
人工智能的崛起,人工智能的人才也进入了新的职业红利期。但在脉脉发布的《2022人工智能顶尖人才数据图鉴》中显示,人工智能行业人才紧缺。
(资料图片)
在这种人工智能人才低供需比的背景下,招聘核心岗位的人才招聘面临着激烈的竞争,多家企业争抢一个算法人才,已经屡见不鲜。
计算机视觉人才最紧缺
前面开头说到:“人工智能人才紧缺”,其中「计算机视觉」人才最为紧缺,供给需求比最低,仅 。
跟随其后的为「深度学习」,「自然语言处理」 及「语音识别」。
但正因为这种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,人工智能主要技术方向人才的薪资处于较高的水平,最低薪资都超过了 万,最高薪资甚至超过了 万。
一年以下工作经验的算法工程师平均起薪都在 万以上,开发工程师大约在 万,而硬件开发师则平均起薪仅为 万,算法工程师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工作呀!
这时候肯定会有很多人会问,是否可以转岗至算法工程师呢?其实,并不代表所有人都适合算法工程师。
首先,没有工作是不辛苦,不累的。其次,算法工程师并没有你们想象中的那么轻松。
我们都知道,开发很累,而它的累在于身体,有做不完的需求,大量代码需要 coding,大量 bug 需要修复……
但算法工程师不一样,它是心累,存在一切不确定因素,比如面对新业务,需要大量的调研、看数据、做尝试,每周周报会不知道怎么写……
当然,如果你喜欢探索,喜欢看到自己最终工作的成果能够被数字量化,那么算法岗适合你!(当然,前提是你需要一定的业务能力,真本事才是硬道理!)
非技术岗人才是重点狩猎人群
报告中,人工智能人才分布岗位 TOP10 岗位的前三位为「产品经理」、「销售经理」和「项目经理」。
由此可见,非技术岗人才也是人工智能行业中重点狩猎的人群。这一类人才为产品研发和商业营收提供了长期的支持,也为企业更好的发展打下了扎实的根基。
北京、杭州的人工智能人才多
人工智能行业是典型的智力密集型行业,教育和研究门槛要求较高,人才培养周期较长,报告中也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现象。
从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到,算法工程师平均学习是最高的,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占到将近九成(%)。
差别不仅仅体现在学历上,还存在一定的区域性。
其中,北京(24%)、杭州(%)、上海(%)的人工智能人才排名前三,三地人才总和接近全国 50%。
高校人才供给,清华占第一
人才供给中,高校是最重要的渠道。在报告中显示,人工智能人才供给量最大的高等院校是清华大学,其次是浙江大学、北京大学、北京邮电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,主要来源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、电子信息、大数据工程、信息与通信工程等专业。
整体来看,人工智能处于传统专业的交叉地带,计算机科学专业是人工智能人才主要来源。除此之外,数学、理工、社科等专业人才也有进入 AI 领域的机会。
科技大厂仍是人工智能主力
互联网大厂中,一直都是人才济济,无论是开发岗、还是算法岗,有很多人冲破头也想挤进去。不光光是因为大厂诱人的薪资,还因为大厂有完善的技术体系供大家学习。
华为天才计划,大家应该都听说过吧?!一旦接到 offer,年薪最高可达 200w,到底是谁的 DNA 动了?(是我,我哭了
可想而知,各大互联网大厂为了科技人才想破了脑袋,抢人才收入囊中。因此,无论是计算机视觉、深度学习,还是语音识别、自然语言处理,互联网大厂都拥有比较足量的人才储备。
计算机视觉、深度学习、语音识别、自然语言处理的人才储备量 TOP1 分别为:华为、百度、字节跳动、腾讯,再看上榜的其他企业,也均为通信/互联网大厂。
35+ 开发工程师依然很香
在知乎上,看到很多人都在提问(还有很多,我就不一一举例了):
虽然说,35 岁中年危机或多或少会存在,但并不一定代表一定会有中年危机。
一般来说,35 岁以上,业务能力、学习能力及管理能打,并不会被淘汰,只是要看个人的身体状况等,能不能打败年轻人。
而且在报告中显示,35 岁以上的开发依旧很吃香。
算法工程师平均工龄为 年,开发工程师和硬件工程师相对工作年限较长,平均工龄分布为 年和 年。
相对来说,算法工程师人才群体偏年轻化,% 的算法工程师工龄在 5 年以内。而开发工程师群体工作年限更长,工龄在 5 年以上的开发工程师占 %,工龄 10 年以上的占 %。
所以,该学习还是学习吧!不要过度担忧未来的路,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库/技术,才是最应该做的!